這顆鏡頭其實光學品質是不錯的,至少單純以接目鏡肉眼觀賞來看,問題是我們主要是希望把它接上手機,原本我們的肉眼變成了手機的光學鏡頭模組,這樣一來就多了很多不確定性,整個畫質也無法跟接目鏡肉眼觀看相提,如果接上小米13 Ultra主鏡,會有明顯黑邊

這問題開發者有提到,希望的是我們以2x去拍攝,但即使裁切2x變焦拍攝還是有一些問題,主要是邊緣畫質成像不佳,而且畫質良好的區域佔整個可視面積並不是那麼大

很明顯的比較靠畫面邊緣的摩天輪箱畫面就糊掉了
這其實很像一些老鏡的特色,而且這顆鏡頭跟手機光學模組搭配後,其實有很多最佳操作的不確定性,主要是串接起來其實就變成兩個對焦環節,讓所謂的準焦更充滿變因,鏡頭本身有附對焦環,而手機本身也有自己的對焦,這兩者的搭配有互相影響的特性
比較麻煩,但應該最準的方式是,鏡頭先接目鏡調焦,調到最清楚時候再接上手機,最後再點擊畫面做一次對焦,注意!光圈務必調到 f/4.0 畫質會紮實很多,且要上腳架,加上聲控拍攝,避免晃動,會有最好效果,但因為要這樣拆裝目鏡和手機和反覆裝上腳架,實在太麻煩了, 目前的一個竅門就是,如果拍攝標的有一定的距離,先調到專業模式,手動對焦調整到小山圖示(應該就是泛焦對焦到無限遠的意思),以這樣手機對焦的設定下,轉動鏡頭對焦環去調整鏡頭焦距,搭配峰直對焦,到你想對焦的區域出現最多紅色顆粒,之後再切回一般拍照模式, 2x焦距變焦,然後再點擊畫面進行相機本身自己的對焦,會有最好的效果
不過即使是這樣拍攝出來,仍然會有周邊畫質不佳的問題,但最少中央畫質其實是還不錯的,這時候再做一些周邊畫面剪裁,整體可以表現出還ok的作品成果,重點就是這種特性的鏡頭,比較適合拍攝有特定要強調的拍攝物或是區域標的,放到畫面正中央強調,且這種中央畫質還不錯,但周邊畫質不佳, 不過景深壓縮感強,也適合拿來拍人像(人臉或是上半身置於畫面中央),再進行後製剪裁.
假日拍攝了一些試拍照,比較偏向樣照,來看看效果,底下照片都是原4:3剪裁成16:9後縮圖成2048x1152大小,但依照你螢幕畫面解析度做max-width: 65%顯示
1.
高雄文化中心那邊拍的

2.
高雄文化中心旁的老國宅

3.
高雄文化中心的雞蛋花

4.
高雄文化中心的風鈴木花

5.
在高雄展覽館位置拍攝對面的承億酒店

6.
在高雄展覽館位置拍攝附近的85大樓樓頂

7.
在高雄展覽館位置拍攝附近的高雄洲際酒店樓頂logo

8.
在高雄軟科拍攝對面中鋼大樓樓體

9.
在光榮碼頭拍攝漢來飯店頂樓

10.
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旁拍攝對岸光榮碼頭停泊的船

11.
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旁拍攝對岸光榮碼頭的領袖大樓樓頂招牌

這顆比較可惜的是轉接上手機後周邊畫質問題,但最佳準焦後中央畫質尚可,因此可以視需求多剪裁一些周邊畫面,凸顯主體,正好也有數位剪裁變焦效果,另外這顆要注意拍攝穩定,畢竟官方規格是寫400mm,轉接上手機主鏡後,應該是超過400mm,再2x變焦視角拍攝,最少最少也是800mm以上, 拍攝穩定度很重要,另外光源品質影響也很大,有些場景下感覺鏡頭會入光干擾,正中午太熱有熱擾,光源特性也不是很好,最好下午3點後順光拍效果會最好,拍太遠也要注意有沒有霾害干擾,拍好的照片稍微修圖(顏色會比較淡,要稍微拉對比跟彩度)和銳化,縮圖後其實我覺得還算可以.
希望手機以後能夠有預覽畫面2x和4x區域放大功能,這對準焦有很大幫助.